- 相關推薦
機制砂生產質量管控規(guī)定
為充分利用隧道洞渣,高效有序組織機制砂生產,規(guī)范機制砂生產質量管理,及時掌握機制砂質量的變化,并據此進行針對性的生產工藝參數調整,穩(wěn)定機制砂的品質,從而提高機制砂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并減少機制砂混凝土質量的波動,特制訂機制砂生產質量控制指標與檢驗要求及質量管控要點。
一、機制砂質量控制指標與檢驗要求
1、基于混凝土的性能設計要求,機制砂的生產與使用貫徹分類生產、分類使用的原則,即將機制砂根據其母材質量和成品砂性能要求的不同分為精品砂(用于強度等級≥C50的混凝土)和普通砂(用于強度等級<C50混凝土)二類。
2、機制砂生產過程中,應進行過程檢驗,過程檢驗每日(或每工作班)進行一次,檢驗主要內容包括:細度模數、顆粒級配、石粉含量、MB值等,由機制砂場試驗人員檢驗并填寫質量檢驗表進行每日通報,并在月末繪制各項指標的檢驗數據變化曲線(縱坐標為質量指標,橫坐標為日期)進行圖解分析。
3、機制砂出廠前應進行出廠檢驗,每1000t機制砂為一檢驗批,不足上述數量時按一檢驗批計。出廠檢驗項目主要包括:細度模數、顆粒級配、石粉含量、MB值、松散堆積密度、泥塊含量、云母含量、壓碎指標等,其中松散堆積密度、泥塊含量、云母含量、壓碎指標檢驗頻率可為1次/(1×104t或每周)。
4、機制砂日常生產中的過程檢驗和出廠檢驗主要項目與質量控制指標如表1所示。
5、機制砂的生產、質量指標與檢驗等的要求,表1未涉及的,還應符合《公路水運工程混凝土用機制砂生產與應用技術規(guī)程》(DB 36/T 1153- 20xx)的相關規(guī)定。
二、機制砂生產質量管控要點
(一)一般規(guī)定
1、機制砂場應建立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保證機制砂生產正常運行和成品質量。
2、機制砂母材應每年或者母材發(fā)生變化時,機制砂廠(場)應對母材性能進行型式檢驗,監(jiān)理單位應進行見證檢驗。
3、連續(xù)生產的機制砂應質量穩(wěn)定,生產過程中應對機制砂生產質量穩(wěn)定性進行監(jiān)測。
4、機制砂存放和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止機制砂離析的措施。
。ǘ┠覆馁|量控制
1、機制砂生產用母材應優(yōu)選質地堅硬、吸水率低、潔凈的母材。生產水泥混凝土用機制砂的母材的基本性質應滿足表1的相關要求。
2、機制砂母材的放射性應滿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對建筑主體材料的要求。
3、機制砂生產所用的母材可采用礦山開采的巖石、隧道洞渣巖石、尾礦廢石等礦石,或碎石加工場的成品碎石,或從河道中直接獲取的天然卵石。
4、采用隧道洞渣作為母材時,應根據隧道圍巖級別以及開采過程母巖的變化加強對母材質量的控制,嚴禁母材中混入強風化巖石、土塊、雜物等。
說明:采用隧道洞渣作為機制砂生產用母材時,應在隧道洞渣堆場進行分揀,所有加工用的母材必須是經分揀且經監(jiān)理或生產單位技術人員簽認合格的。在每使用1.5×105t或每半年內,或當圍巖級別發(fā)生變化或目測巖性發(fā)生變化時,至少需進行一次母巖強度、堿活性、吸水率、SO3含量和表觀密度的試驗,且不同圍巖等級洞渣應分類存放。
5、對于表面含有泥土的母材,應在母材沖洗區(qū)進行沖洗,沖洗后宜置于母材合格區(qū)進行晾曬,并應注意沖洗過程對母材的二次污染。
6、用于機制砂生產的碎石料源,應根據其母巖巖性、母巖強度等級分別存放。不得將母巖巖性或母巖強度等級不同的碎石料源混合進入制砂機制砂。
7、機制砂生產前應對母材的質量進行檢測,巖石母材每1.5×105t或每半年檢測一次,碎石母材每1×104t或每周檢測一次。檢驗項目和頻率見表1。
。ㄈ┥a過程質量控制
1、選料過程質量控制
。1)礦山開采前應進行地表土剝離,表層風化嚴重的表皮石應徹底清除,剔除風化顆粒、植物根莖、軟弱顆粒等有害物質。
。2)塊石裝運前應進行分揀,挑選出材質均勻、質地堅硬無風化的巖石,去除泥塊、軟弱風化巖、樹根、草皮等有害物質。
。3)喂入給料機的塊石最大粒徑不應超過1000mm,一般宜控制在350mm~600mm。
(4)裝載機作業(yè)時不應鏟底,不得將底部雜物或泥塊混裹帶入給料機中。
2、破碎過程質量控制
。1)塊石母材破碎前,應通過調整篦條式或棒條式振動給料機的篩條間距及條形篩長度清除塊石中的泥土等細小顆粒。篩條間距不宜小于50mm,條狀篩長度不宜小于1.5m。
。2)每作業(yè)班應及時清理篦條式或棒條式振動給料機的篩條,確保能漏下細小顆粒,每次開機前應檢查給料機的工作性能狀況。
。3)給料量應根據設備性能與母巖性能通過試生產確定。
3、篩分過程質量控制
。1)每作業(yè)班應至少檢查1次振動篩篩網孔徑、除塵設備風壓、風量等運行情況,并加強維護,及時更換易磨損部件。
。2)機制砂篩分用振動篩的篩面傾角和篩孔尺寸應根據機制砂的細度模數和顆粒級配曲線進行調試。
說明:機制砂的細度模數需通過調節(jié)機制砂振動篩的篩面傾角、篩孔形狀和篩孔尺寸進行控制,篩面傾角宜為15~24°,篩孔形狀適合采用正方形,篩孔尺寸宜為3.0mm~3.5mm。
4、機制砂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進入制砂機的碎石原料粒度不應超過31.5mm。未經處理或含雜質的石屑不應直接進入制砂機。
說明:機制砂原料宜采用生產機制碎石過程中的適當規(guī)格的級配碎石,其最大粒徑不應超過31.5mm,立式(塔樓式)機制砂生產線的進料粒度宜控制在20mm以內為宜。不得采用毛料直接制砂,亦不應采用未經處理或含雜質的石屑為原料制砂。
(2)采用立軸沖擊式破碎機與篩分設備構成閉路制砂時,應保持給料粒度、給料量的連續(xù)和穩(wěn)定。制砂車間應設置原料中間料倉,其有效容積宜不小于破碎機的2h的處理量。
。3)制砂時,應控制進入制砂機的原料的含水率不超過2%。干法制砂生產線沿線應設置防雨設施,進入制砂機的原料的含水率不應大于1%。
。4)機制砂破碎宜采用閉路循環(huán)系統(tǒng)篩分,超粒徑的顆粒應重新進入制砂機細碎。機制砂成品不應有超粒徑顆粒含量,顆粒級配宜符合《公路水運工程混凝土用機制砂生產與應用技術規(guī)程》(DB 36/T 1153- 20xx)或《建設用砂》(GB/T 14684-20xx)的2區(qū)要求。
(5)連續(xù)生產的機制砂應質量穩(wěn)定。生產過程中機制砂連續(xù)10次抽樣檢驗中(每小時抽樣1次),細度模數波動(任一細度模數與平均值之差絕對值)范圍應按±0.2控制,石粉含量波動(任一石粉含量與平均值之差)范圍應按±1.5%。
。6)機制砂的石粉含量,干法工藝應通過干法收塵設備、選粉機或二者的組合進行控制,濕法工藝應通過輪式洗砂機和細砂回收裝置進行控制。
5、機制砂離析控制
(1)機制砂輸送皮帶的長度應遵循盡量短的原則,皮帶輸送機出料端口與料堆高度差不宜超過3m,并宜在機制砂成品皮帶輸送機終端設置防離析裝置,包括包括采用軟質串筒引導或加設噴淋設備加濕。
。2)干法制砂工藝中,輸送帶上方宜加設微型噴水裝置并噴淋適量水,使機制砂具有合適的含水率,防止輸送、堆放、裝卸和運輸過程中顆粒離析。
。3)機制砂成品料堆總高度不宜超過5m。
。ㄋ模C制砂存放與運輸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機制砂成品的存放控制
。1)成品料倉(庫)頂面應設置鋼結構大棚遮蓋以防雨防塵,地面宜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20、厚度不小于20cm的混凝土硬化,并宜設置斜坡和排水溝,防止積水。
。2)不同料源特性、不同類別和規(guī)格的機制砂成品應分別堆放,料堆之間應設置隔墻防止竄料、混料,隔墻高度不小于1.5m,且高于機制砂自然休止角800mm。
。3)成品存放區(qū)應設專人每日班前對料倉散亂集料進行清理,保持料倉清潔、干凈。
。4)機制砂在儲存場地內宜減少轉運次數,確需轉運時宜采用皮帶輸送,不宜采用裝載機運輸。
。5)不同規(guī)格成品料堆應設醒目、清楚的標識牌,標識牌宜用反光漆書寫或用反光標識牌。
2、機制砂成品的運輸控制
(1)機制砂出廠運輸時宜采用智能物流系統(tǒng)實時跟蹤運輸。
。2)機制砂裝車時應采用定點集中裝車法,裝車前應將車輛廂體清掃、沖洗干凈,裝車高度不應超過運輸車輛廂板高度。
。3)機制砂在出廠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逸散的覆蓋措施,含水狀態(tài)應超過飽和面干吸水率且以運輸時不滴漏為原則。
【機制砂生產質量管控規(guī)定】相關文章: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guī)定03-12
郵局局長對網運成本有效管控的想法10-27
關于有效管控情緒八大法則07-20
質量技術監(jiān)督行政處罰案件審理規(guī)定05-18
不讓熱砂枯芳華作文09-12
建立長效安全機制03-14
股東退出機制范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