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科學概念
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fā)現(xiàn)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花崗巖、云母、長石、石英、小刀、放大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花崗巖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那么這幾種顆粒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是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師:請大家拿出花崗巖,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fā)現(xiàn)花崗巖的秘密多。
(1)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師巡回指導。(準備:放大鏡)
。2)匯報交流。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fā)現(xiàn)所得。
(3)教師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投影圖片:云母、長石、石英標本
。4)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交流、匯報: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5)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再次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比較:花崗巖中的'什么物質(zhì)與這三種礦物中的哪一種礦物最為接近?
。6)學生再次觀察并進行匯報。
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徥褪怯墒ⅰ㈤L石、云母組成的。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鐵礦、方解石
。2)師解說: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如我們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做首飾的金、銀和鉆石等。
(3)你對礦物知道什么?請大家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了解人們是怎樣描述礦物特征的。
。4)學生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
。5)交流匯報: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描述礦物?(學生:名稱、性狀、用途)
(6)教師提供礦物,學生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后,試著模仿描述。
(7)學生制作礦物鑒定分析卡。
。8)匯報交流,教師與學生共同修正。
三、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并能夠確定一些礦物的特征。
四、課外延伸
制作自己帶來的巖石礦物鑒定分析卡。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二、教學重點:
認識水的性質(zhì)及特點。
三、教學難點
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四、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水、白醋、牛奶、空氣;袋外貼上1到7號標簽。
給每個學生準備:網(wǎng)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電和磁鐵的基礎上來認識電磁鐵,讓學生明確電磁鐵與電和磁之間的關系。電磁鐵在通電的狀態(tài)下具有了磁鐵的一些性質(zhì),其中所蘊涵的秘密將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研究電磁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但是在此研究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本課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活動:
1.制作電磁鐵。首先讓學生制作一個電磁鐵,這是研究電磁鐵的前提條件,一節(jié)電池、導線、大釘子可以組合成簡易的電磁鐵裝置。電磁鐵組裝完成后,接通電源測試磁性。學生組裝好電磁鐵以后馬上就想看到現(xiàn)象,去嘗試,可以讓學生對電磁鐵和永久磁鐵做一比較。
2.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這個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主要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的強度、線圈纏繞的匝數(shù)有關系,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仍采用“假設與搜集證據(jù)”、“控制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來完成探究任務。在活動過程中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象的觀察和數(shù)據(jù)的記錄整理。在活動中一定要提醒學生細心,因為學生制作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有的時候變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視了一個數(shù)據(jù)的記錄,從而導致驗證數(shù)據(jù)的不準確,結果就會有問題。
3.探究電磁鐵的兩極。磁鐵有兩極,那電磁鐵是否也有兩極呢?學生會沿著這個思路研究下去,學生在研究中會發(fā)現(xiàn)電磁鐵也有兩極,關鍵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同學的電磁鐵兩極是否一樣。只要學生能找到不一樣的原因,那電磁鐵的磁極問題學生就能迎刃而解。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將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活動。
4.電磁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就是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主要可以采取讓學生交流、資料共享的方法,認識到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認識到電磁鐵為人們的工作帶來的巨大方便。有條件可以用學生天天接觸的電鈴做演示來說明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5.電與磁相互轉(zhuǎn)換的活動。教科書的兩個活動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選其中的一個來做;顒拥闹饕康氖亲寣W生接觸到相互轉(zhuǎn)換的'觀點。
學情分析
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五年級“磁鐵”以及上一課時“電和磁”相關知識。電磁鐵是用電流的磁效應使鐵芯磁化而產(chǎn)生磁力的裝置。電磁鐵是電生磁的最直接應用,電磁鐵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趣,可以開展適合學生水平的多種研究。主要有兩大活動:一、制作鐵釘電磁鐵;二、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又有兩個主題活動:1、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2、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而 “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活動中,“線圈繞線方向、電池連接方法都與電磁鐵的南北極有關系”這一活動,,更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但在電磁鐵南北極的探究活動中,要受到“線圈繞線方向”、“電池連接方法”變量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控制好變量進行實驗探究,是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磁鐵科學認識的關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shù)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與鐵芯的距離、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系。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匯報交流、共享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shù)量有關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的用法。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基礎性診斷練習
1、 從題目入手
(1) 審題科學怪人指誰?課文題目為什么要加引號?
。2)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3) 理清思路。根據(jù)科學怪人的怪與不怪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二、優(yōu)化新授
1研讀事例,體悟精神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教師巡視指導。
。2) 組織小組交流,提出問題,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師點撥,逐一擊破。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 理解重點詞語:考究、特別、珍愛、珍惜,讓學生先給它們尋找近、反義詞,再讀課文,進行比較。
2、 在理解珍愛一詞時,引出一個問題:開文迪許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這里的.也補充一段起什么作用?開文迪許為什么要這樣做?
(1) 去掉也字,讓學生讀讀比比。
。2) 開文迪許對待慕名而來的客人什么態(tài)度?對不對?讓學生通過讀議來體會。
3、 小結歸納:開文迪許怪在哪兒?
怪在: 衣著講究
家里布置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4、 讀課文最后一部分,體會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瑣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
四、自主性學習診斷
1、積累內(nèi)化
學會復述課文內(nèi)容
。1)自由熟讀課文
。2)同桌根據(jù)老師板書編列復述提綱。
。3)放手讓學生練說,師生共同補充評議
2、拓展練習
。1)指導學生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科學家的小故事,再讓學生借鑒此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習作。
。2)指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科學家的故事進行修改加工,班隊活動課上舉行故事會。
五、共同小結
六、寫字指導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能夠長期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
2、能夠?qū)又参锴昂蟀l(fā)生的變化進行比較。
3、能夠觀察并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能夠比較出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3、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4、知道一些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變化,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養(yǎng)成記錄觀察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2.有關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3.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4.確定觀察的對象,準備好觀察記錄的工具。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提問: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
嗎?
2、說得真棒!你能再說一說秋季是
什么樣的嗎?
引起學生對氣候與季節(jié)的興趣。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1.小組討論匯報: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樣的?
認識秋季的氣候特征。
2.誰能再說一說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是什么樣的?
認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氣候特征。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補充。
5.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認識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6.學生看圖或音像資料后說,再適當補充。
7.小結。
三、回顧和解釋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鞏固所學,課外拓展。)
2.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板書設計:
氣候與季節(jié)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合作制作簡易的科學探究所需的生態(tài)瓶,并對生態(tài)瓶中生物關系作出科學解釋。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正確修訂自己的探究方案。
3、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所遇到的現(xiàn)象作出判斷和解釋,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生活水平。
4、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尊重事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生態(tài)瓶(缸)樣本(或相關圖片、課件)。
2、供學生實驗所需的小型水生動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師課前準備小型水生動植物,學生自備容器。農(nóng)村學校可在教師帶領下到淺水池塘或水溝現(xiàn)場采集水生動植物。
3、清潔砂、水、水槽、毛巾或衛(wèi)生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探究問題:
1、復習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樣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
2、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個簡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選擇水生生物種類?
3、讓學生拿出自備的容器,如果讓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個小生物瓶,你認為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出示生態(tài)瓶(缸)樣本,如果將生態(tài)瓶放在教室的講臺上,你認為動植物能正常生長嗎?為什么?
二、制訂活動方案
1、學生根據(jù)剛才所見的生態(tài)瓶樣本,分小組討論制作小生態(tài)瓶應該準備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驟進行制作?
2、小組討論,將所需材料名稱填寫在39頁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驟記錄在草稿紙上。
3、小組匯報。閱讀課本39、40頁制作步驟,與自己選用的材料和步驟進行對照,補充遺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學的材料。
4、小組討論課本上提示性語句所反映的問題:為什么生態(tài)瓶內(nèi)要裝沙?為什么要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學生用自來水做實驗為什么要放置24小時以后才加入生態(tài)瓶內(nèi)?生態(tài)瓶中的小動物為什么要選擇小型健康的動物?
生態(tài)瓶制作完成后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因素來保證生態(tài)瓶中生物正常生長。
5、分小組展開討論。
6、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訂正、教師小結評講。
7、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40頁空框內(nèi)。
三、繪制生態(tài)瓶制作圖
1、學生根據(jù)所學,初步設計繪制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相互交流經(jīng)驗。
3、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四、課外參觀實踐
學生參觀水族館、水族箱(生態(tài)缸、掌中缸)銷售店,向?qū)<艺埥,查閱書籍或網(wǎng)絡資料,對自己小組繪制的.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進行修改完善,將小生態(tài)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制作小生態(tài)瓶。
1、學習小組各成員講述參觀實踐活動所見所聞。發(fā)表自己修改設計圖的意見。
2、教師展示水族館、水族箱(生態(tài)缸、掌中缸)相關圖片或播放錄像(課件)。
3、小組討論修改設計圖。
4、各小組匯報修改小生態(tài)瓶設計圖的內(nèi)容和原因,相互取長補短。
5、各小組有秩序地在講臺前方不同位置領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組按制訂的方案和設計圖有步驟地制作小生態(tài)瓶,教師巡回參與制作活動,對有困難的小組適當指導。
二、交流和講評。
1、做好了的小組展示給大家看,大家認為合格者,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在課本上規(guī)定地方畫三面小紅旗。評選小生態(tài)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小組,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畫四面小紅旗。
2、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三、課外實踐活動安排。
每位同學由家長陪同,在家鄉(xiāng)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體和無污染水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生態(tài)瓶,保證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準備“自由研究”課堂教學
對學生“了解池塘水質(zhì)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填寫“自由研究”調(diào)查表的進度進行抽查,要求學生下一節(jié)課將“自由研究”調(diào)查表帶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06-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1-17